同一天,两投资总监离职,虽然分属不同基金公司,但都有过争议,有过掌声,有过责难,都忍受过寂寞。
作为光大保德信首席投资总监,袁宏隆从台湾到大陆,4年后,或将再回台湾。在离开的最后一年,他深刻地体会到,坚持自己的投资逻辑,不随波逐流,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要战胜寂寞。
两年多前,吕宜振从上海滩来到北京,受命天弘基金公司投资总监,从任职的第一天起,如何组建一个稳定、高效的投研团队成为摆在其面前的首要工作。从2008年至2009年,吕不得不忍受外界对其业绩不佳的质疑和责难。
4月26日,光大保德信和天弘基金公司双双发布公告,由于“个人原因”,袁宏隆不再担任光大保德信量化和光大保德信中小盘基金经理,吕宜振不再担任天弘周期策略和天弘精选(420001)混合基金经理。
在离职的第一时间,《投资者报》分别拨通了袁宏隆和吕宜振的手机。
对于知情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提供的袁宏隆将回台湾的说法,身在加拿大的袁并没有否认;吕宜振则重回上海,有可能成立自己的私募公司。
据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相关人士介绍,该公司首席投资总监由原交银施罗德明星基金经理周炜炜接任,在谈及袁宏隆与周炜炜的不同时,该人士认为,前者更显“学院派”,而后者更具“实战派”。
天弘基金公司投资总监一职目前空缺,天弘基金内部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投资总监正在物色之中,“因吕在任期间,投研团队已经基本建立,短期基金业绩不会受到影响。”
对光大保德信而言,这意味着新的征程;对天弘基金而言,则意味着新的挑战。
袁宏隆辞职回台
忍受了2010年的寂寞,袁宏隆选择了离开。
4月27日,身在加拿大的袁在电话中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要做一个小手术,会休息一阵子,对于回台湾一事,袁没有否认。
进入光大保德信之前,袁的主要投资经历在海外以及中国台湾地区。
资料显示,这之前,其先后担任国际证券投资信托公司投资研究部经理,台湾获多利詹金宝投资顾问公司总裁,加拿大伦敦人寿保险公司权益投资部资深副总经理、常务董事,台北荷银证券投资信托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投资总监,2006年加盟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
受成熟市场的投资经历影响,其信奉的投资逻辑是基于盈利、估值要求的选股策略。按理说,这是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应有的态度,然而,在对政策格外敏感、风格转换较为频繁的A股市场里,这种“口味”本身加大了基金业绩的波动性。
《投资者报》记者回顾其过往业绩发现,2006年、2008年、2010年光大保德信旗下基金整体业绩较差,而2007年、2009年以及今年以来相对较好。
以最近两年为例。在2009年估值修复行情中,光大保德信旗下4只股票型基金均进入同类基金前1/4;然而,2010年风格骤变,兼具估值优势和业绩优势的金融等板块不涨反跌,而中小盘股则鸡犬升天,袁并未由此动摇自己的逻辑。
结果可以预料。2010年,光大保德信旗下6只股票型基金中,包括袁宏隆参与管理的光大保德信量化在内的5只基金排在同类后1/3。
作为首席投资总监,袁宏隆受到机构、持有人等方方面面的压力,2010年末,袁宏隆提出辞职申请,并于2011年一季度卸任首席投资总监一职,由周炜炜接任。
周炜炜接棒CIO
光大保德信从交银施罗德挖得周炜炜,谈判的筹码是代替袁宏隆担任首席投资官(CIO)。周炜炜的公募基金生涯,要从招商基金说起。
2002年,招商基金公司成立,周炜炜辞去美国思腾思特管理公司中国区副总裁职务,作为第一批员工加盟招商基金,从事研究和投资工作,先后担任过基金管理部副总监和招商先锋(217005)基金经理,在任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招商先锋回报率超过40%。
如果招商基金的4年是周的第一个台阶,交银施罗德则是其第二个台阶。
2006年10月23日,交银施罗德旗下第4只产品发行,两天募集69亿元,创同期基金销售新高,而该基金的首任基金经理正是周炜炜。截至周离任,该基金回报率超过200%,排在同类基金前1/10。
在交银施罗德“服役”4年后,光大保德信为其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2010年10月21日,交银施罗德发布公告,周炜炜离任交银施罗德成长(519692)基金经理,随之奔赴光大保德信,职位是拟任投资总监。据光大保德信人士透露,2011年1月底,周炜炜正式接替袁宏隆,担任光大保德信首席投资总监职务。
光大保德信开始了新的征程。截至4月25日,今年以来旗下6只股票型基金5只进入同类基金前1/2,而光大保德信中小盘净值下跌超过16%,排在同类基金倒数第一名。
吕宜振重回上海滩
同日宣布离职的还有天弘基金吕宜振。在天弘基金公司的同事看来,吕宜振是个责任心极强的人,发布离职公告当天,吕还在公司上班。
“要坚持到最后一刻嘛!”电话中吕宜振对记者笑谈。
对于继续留在公募还是去私募,吕并没有明确表态,但当《投资者报》记者说道:“恐怕是要创业吧?”吕宜振笑了。
2008年10月,吕宜振受命担任天弘基金投资总监,而其之前的职位是信诚基金公司研究总监,这之前还担任过易方达基金公司研究主管。
甫一上任,摆在吕面前的问题是如何重建投研团队,而这正是天弘基金公司的短板。充实投研团队、构建投研体系、亲自担任基金经理,吕宜振带领天弘走了一段成长之路,期间兼有崎岖和成绩。
2008 年至2009年,是最艰难的阶段。一方面投研急需补充力量;另一方面,当年业绩并无任何起色,两只偏股型均排在同类基金倒数后10位。
由于投研相对较弱,基金经理缺乏投资经验,吕宜振和研究部主管姚锦亲自参与管理基金,并从长城人寿保险引进了债券投资主力朱虹,培养了高喜阳等基金经理,目前已组建了25人左右的投研团队。2010年,天弘业绩得到明显改观,旗下基金均取得正收益,两只偏股型基金均进入同类基金前1/5。
然而,吕宜振的离职,使投资总监一职空缺,天弘基金面临新挑战。
今年以来,截至4月25日,天弘3只偏股型基金收益均为负,其中两只排在同类基金后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