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有些赎回,我们的净值还在1.2元左右,没让持有人亏损。”针对赎回传闻,某阳光私募的基金经理这样跟记者表示。
据了解,虽然今年以来阳光私募的整体表现要好于公募,但仍未能避免赎回的压力,特别是一些原来盈利较多今年以来业绩突然大幅下滑的产品,赎回更是明显。至于来自持有人关于基金经理未能保护好胜利果实的质疑、抱怨近几个月更是不断。“我们反复跟持有人交流我们的理念,但仍有一些投资者离开。”
业绩惨淡基金经理亲自道歉
去年底以来,由于大盘回调,加上市场风格发生变化,不少私募产品业绩出现下滑,回撤幅度超过10%,部分产品更是出现亏损。坊间消息称,多位基金经理被叫去银行向客户亲自“道歉”。而这一现象在私募界并不少见。
“这些所谓的高端客户在投资理念上也并不成熟,对私募的期望值很高。既不想承担风险,又希望能获得更高的回报。”一位负责私募产品推广的人士这样表示。由于目前多数信托产品的客户主要是银行的私人银行贵宾客户,一旦产品净值出现大的波动,客户就会向银行施压,而银行只好将压力转嫁给私募。
一个较极端的例子是,一位早年由公募转投私募的基金经理一度业绩不错,吸引了众多银行客户参与,但因市场变幻莫测,其持仓没有及时调整,净值出现较大下滑,跌破面值。该公司的一位市场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除了要去银行那边解释,还要承受一些客户直接打电话来质问,“半年时间我们老总的头发就几乎全白了”。
事实上,很多被客户“穷追猛打”的基金经理业绩并不都很差。“我们旗下的产品只有两只低于面值,浮亏不到5%,有几只产品净值回撤(指从最高值回落)了10%左右,但客户仍是赚钱的,反而我们是白做的。”因为净值没有创新高,管理人就不能提取业绩报酬。
关注短期波动还是长期回报
对目前私募界存在的这种现象,前述负责私募产品推广的人士表示,由于投资理念、投资目标不尽一致,管理人与持有人之间发生冲突或磨合都是正常的。一般而言,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不认可管理人的投资者可以赎回,剩下的多是认同管理人投资理念的,产品运营就会进入相对平稳期。
“现在有些私募的客户就是从专户一直跟过来的,大家已经相处了七八年时间,互相了解,不会因为短期的波动而出现大的申购赎回。但银行客户的诉求还是有些不同,所以会出现一些长期看获取绝对回报能力很强的基金经理反而遭骂的情况,那些一上来就亏了百分之二三十的反而没人骂。”
另外,一些客户对自己的投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一开始并没有很明确的概念,一旦投资的产品出现亏损后才会体现出来。“我们介绍给客户的一个产品去年一度下跌,跌幅不到10%,但就有客户要求基金经理来道歉,而基金经理觉得他的投资并没有错,于是那个客户退出了。但今年以来,我们所推荐的那个产品表现不错,收益率超过10%。”
该人士表示,虽然私募良莠不齐,但部分私募追求长期绝对回报的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投资者不应过于关注短期的一城一池之得,如果一年下来,基金业绩依旧没有好转,可以考虑赎回;另外,保持与基金经理的沟通很重要,不要在新品推介时头脑发热,要多了解其风格、理念与自己的需求是否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