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个基金公司都“勇敢”的揭开了三季报的面纱,各类基金总体亏损达到2413亿元,亏损额环比大幅扩大,股票型基金以近1600亿元的亏损额,占据了总亏损额的66%,仅有货币市场基金取得正收益。股票型基金全部亏损的成绩单,让基金行业再次颜面扫地。
股票仓位降至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
78.22% 在年初的公募基金投资策略报告中,充斥着看多的声音,在今年的前两个季度,公募基金的仓位整体偏高。但是,随着对三个季度市场的连续失望,公募基金开始悄悄减仓。在剔除了指数型、债券型、保本型和货币基金后,公布三季报的442只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78.02%。其中,有二季度可比数据的424只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78.22%,相比二季度80.10%的平均仓位水平,进一步下降了1.88个百分点。
开放式基金中,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83.19%,较二季度末的84.71%下降了1.52个百分点;混合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仓位从二季度末的74.67%下降至72.54%,下降了2.13个百分点。
重仓股大调整 在基金的持股调整中,对核心重仓股的调整幅度更是惊人,其中
五粮液、
伊利股份和
康美药业成为基金在三季度增持幅度最大的个股,重仓这3只股票的基金数分别从二季末的103只、48只和25只,大幅增加到三季末的151只、70只和50只,增持幅度最为明显。
以岭药业则是基金全新买进的一只个股。资料显示,在二季度末,尚未有一只基金持有以岭药业的股份,但是到了三季度末,已经有9只基金持有其超过1624万股,持股比例达到31.24%,该股顺利晋级公募基金三季度前十大重仓个股大名单。三季报透露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没有一只个股的公募基金持股比例超过50%,,整体下降的态势十分明显。三季度末,持股比例排第一的伊利股份只能排到二季度的第68位。
有人欢喜有人忧,在五粮液等个股受到基金追捧之时,以
海螺水泥为代表的个股惨遭基金减持,重仓这些个股的基金数锐减。三季报显示,重仓海螺水泥的基金数从二季末的101只,大幅下降到三季末的37只,可见基金减持力度之大。
招商银行、
中国平安、
青岛海尔、
苏宁电器、
美的电器、
浦发银行、
泸州老窖和
格力电器等个股也被显著减持,重仓这些个股的基金数不同程度减少。
整个三季度,基金前十大重仓股的变化也不可谓不小。前十大重仓股在一个季度之后,已经只剩下4只,跟二季度末的数据相比,已经物是人非。其中二季度末第一大基金重仓股
立讯精密已经降至第13位。而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中如今依旧保持其位的只有4只个股,分别是泸州老窖、
万邦达、
汇川技术和
威孚高科。
10月以来,基金连续增仓股中,有33只超过了沪市大盘10月的涨幅,其中
中文传媒、
奥飞动漫由于是文化传媒的热点,涨幅都超过了30%。招商和诺安分别有5只和4只基金持有中文传媒,成为近期行情的受益者。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即高端白酒在三季度依旧获得更多机构的青睐。统计数据显示,
贵州茅台二季度有163只基金扎堆其中,三季度末该数字增加至186只。同样属高端白酒制造业的五粮液,则从之前的120只基金持有,上升至183只,持股比例也从9.65%上升至15.05%。
ST股受追捧 投资者一直期望自己能碰到“乌鸦变凤凰”的股票,ST股及*ST股虽然高风险,但也伴随着高收益,往往成为这类故事的多发地,同时也是牛股集中营。不过,在布满“地雷”的ST股中,那些被众多基金追捧的ST股,或许可以给投资者带来一些投资建议。
三季度以来,在个股普跌的A股市场,部分ST股却成为弱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ST国祥、星
ST鲁北。随着上市公司三季度报和基金三季报的披露,基金三季度重仓的ST股浮出水面。统计显示,三季度末,基金现身
ST皇台、ST鲁北、ST天润、
ST德棉等20只ST股,其中持有
ST张家界的基金数量最多,为8只;其次是
*ST金马,7只基金重仓持有该股。
3只个股中,ST张家界由于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的入驻而显得格外耀眼。三季度末,ST张家界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华夏系有王亚伟掌舵的两只基金,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分别持有650万股和300.81万股,为公司的第一大和第八大流通股股东。不过,ST张家界并没有成为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三季度末的十大重仓股。
整体来看,20只基金现身的ST股,三季度平均下跌2.45%,远远跑赢了上证指数。但具体来看,三季度仅有8只上涨,15只跑赢了上证指数,其中涨幅最高的为ST国祥,涨幅高达71.62%。这也拉高了ST股在三季度的平均涨幅。
作者:王奇 (来源:投资与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