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旗下基金16只以上。在60家基金公司中,能符合这样标准的基金公司只有5家。如果再输入关键词“中国最大合资基金公司”,结果只有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嘉实”)。
作为总经理,赵学军引领嘉实走在中国基金业前列。2003年,他提出“远见者稳进”理念。今年,赵学军提出,要为嘉实“远见者稳进”增加“去稳增锐”的新元素。3月25日,嘉实成立10周年,嘉实把一座邓小平阔步向前的雕像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雕像名为“1978年的邓小平”。
战略新阶段
9月1日,嘉实宣布,境内基金业首例境外代管业务启动。嘉实与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DWS)于7月达成合作协议:DWS旗下4只基金转入嘉实旗下,一并转入的还包括5位资深基金经理和销售团队成员。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并购,并证明了金融危机下境外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在赵学军看来,此举使嘉实国际化战略迈向新的阶段。
十年后的基金业是什么样,嘉实凭什么先人一步?这是赵学军时常思考的问题。
“他是业界为数不多的将事情想明白的人。”这是嘉实董事会成员对赵学军的评价。“我是先想后做,一旦决定要做,绝不回头,开弓没有回头箭。”赵学军如是评价自己。
2000年接手嘉实之时,赵学军面临的是“1只基金,20亿规模,30个人和3000万收入”,在“老十家”基金公司中排名最后的窘境。10年后,嘉实成为国内最大的合资基金公司。但他认为,这已成为过去,重要的是未来。
赵学军说,在他看来,首席执行官不仅是管理者,更应是领导者,他的责任是看到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向境外市场进军,是中国未来基金业的重要方向。
走向境外
赵学军的境外布局萌芽于2005年。2005年3月嘉实发展势头正猛之时,宣布与DWS的战略合作关系。当时管理费收入最高、日子最为富足的嘉实选择合资,一时在业内激起剧烈反应。
如今,嘉实人已经体会到,当时选择合资,等于推开国际化大门。嘉实可以走上更高的平台放眼世界,嘉实人也得以理解和熟悉国际大机构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借此,嘉实邀请大量外方股东人员来培训,拓展员工视野并提升专业水平,同时将更多员工外派接受培训,让所有业务单元与外方股东对接,在每一个业务细节上直接吸取国际经验。
去年8月,7位新员工被送往纽约,参加嘉实股东方举行的全球新员工入职培训。临行前,赵学军告诉他们,如果希望在国际舞台上成为有竞争力的参与者,就必须找准对手。“今天与你们一起培训的那些海外同事和朋友也是未来十年你们将面对的竞争者,你们必须了解他们,知道他们怎样做事、怎样思考。”
赵学军说:“未来五年,嘉实将把境外资产管理比重从5%扩大到20%。”
境外业务风险大,如何平衡收益和风险的关系,是值得高管思考的问题。“但是,老百姓有到境外投资的趋势,总得有一家公司站出来。10年后,嘉实要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领先的资产管理机构。”这是赵学军对嘉实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