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行情数据 > 行业分析

明星基金经理是与非:一个王亚伟超过一家公司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刘建强
2009年12月21日08:14

  成长中的大学问:投研围城

  变化正在悄然进行。

  当市场关注华宝兴业前基金经理魏东奔赴国联安基金就任投资总监的时候,原国泰金盛的基金经理吴战峰也从陆家嘴(600663)的环球金融中心,赶赴上海浦西的天治基金就职。如今,这位原封闭式基金经理的新岗位是研究

总监。

  今年,发行受困的小基金公司在渠道上左右突围的时候,同样的故事也在投研体系中上演。

  稍早时候,鹏华基金原机构投资部总监黄钦来,被延聘到新基金公司民生加银就任投资总监,并被委以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的角色。

  “把业绩做好,是目前小基金公司发展过程中最需要做的。”新华基金回复本报关于小基金公司如何进行突围的提问。而这正是黄钦来们集体奔赴小基金公司的最大推手。

  投研体系检阅

  “投研是核心。”

  在回答本报提出的小基金公司如何成功长大的问题时,基金业内人士的回应基本如此。新华基金认为,和大基金公司相比,小基金公司发展过程中,在渠道优势和品牌效应上都存在一定差距,这也使得小基金公司对于核心部门——投研部门尤其重视。

  那么小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和体系究竟如何?本报为此在资产管理规模排名暂时落后的(三季度末数据)的基金公司中选取了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地的5家作为调查对象。

  从调查的反馈结果来看,小型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占公司总员工总数的比例并不高,而且团队人员数量和今年的业绩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在此次的调查中,新华基金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注册人数只有49人,是5家公司中员工人数最少的一家。但是新华基金提供给本报的数据显示,其投研团队的人数在20人以上。这就意味着在新华基金内投研人员所占的比例超过1/3。这在5家基金公司中比例是最高的。其代表人物是投资总监王卫东。

  在其余4家基金公司中,天治基金的投研团队也占比较高。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公开信息显示,天治基金目前在册员工61人。该公司提供给本报的数据显示,其投研人员在17人左右,其中包括7位基金经理及助理,以及10位研究员。这其中包括已经正式就职的原国泰基金经理吴战峰。

  以公司整体业绩计算,在今年8月1日至2009年11月30日期间,天治基金整体业绩有所上升,排名在市场前1/4。其中股票型基金在57家有该类型基金的公司中排名第15;天治积极配置型基金在41家有该类型基金的公司中排名第9。

  另外三家公司中,民生加银和浦银安盛两家相对年轻的公司,在投研团队的配置上大体相当。其中民生加银拥有员工55人,但其投研团队总人数达到14人。其中基金经理4人,研究员10人。投资总监黄钦来为其代表性人物。

  从其第一只基金民生蓝筹(690001)基金的行业配置来看,金融、有色、煤炭、化工、食品饮料等多个行业,均在其配置行列中,这些受益经济复苏的行业也成为其超额收益率的来源。截至12月10日,在同期成立的7只混合型基金中,民生加银品牌蓝筹(690001)排名第2位。

  浦银安盛投研团队占公司人数比例也约为25%。而拥有51人的摩根士丹利华鑫,在股东落定之后,其投研团队正在经历“从无到有”的重建过程。

  明星基金经理是与非

  一个王亚伟的号召力超过一家公司。

  迫切需要在投研上突围的小基金公司,在团队尚不足以与大公司抗衡的时候,是否更需要明星基金经理?

  “每个公司都希望自己的基金经理能够成为明星基金经理,因为这意味着公司业绩得到投资者的认可。”新华基金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王卫东领衔的新华系与王亚伟的较量成为今年年末市场关注的焦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回复本报的采访中,沪京深三地的5家基金公司,除了新华基金之外,均对明星基金经理保持了相当冷静的态度,更多地强调投研团队和平台的建设。

  民生加银表示,明星基金经理实际上是一个结果,而绝非一个起点。“要稳定、持续地提高公司的投研业绩,不能仅仅依靠一位明星基金经理,而必须首先建立一个好的投研平台和体系。”

  “公司没有明星基金经理培育计划”。天治基金称,他们认为公司的经营目标是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长期优质的资产管理服务,因此更注重构建投研团队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高水准投研平台的建立以及如何使基金经理充分发挥才能是我们构建公司投研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浦银安盛称强调突出个人的投资管理模式并非没有缺陷。将明星基金经理作为宣传卖点,短期内会有助基金公司的营销,但公司长期的生存能力不会也不能依赖于某一个明星基金经理。

  对于小基金公司来说,明星基金经理的出现在提升公司品牌和扩充份额的同时,也潜藏着风险。

  上海某基金公司股票型基金经理表示,每年年底都有新人出来与王亚伟争夺所谓的第一名,但是王亚伟还在,另一个明星却不断在变。

  国联安原基金经理李洪波此前在业内并不为市场所广知,但是在今年上半年中其管理的德盛精选(257020,基金吧)踏准了今年板块轮动的节奏,业绩一度冲至同类基金的前5位,一时间引发市场关注。但到了9月份,已负盛名的李红波离职的消息被传出,业内盛传李已投身私募。

  “大公司是重视梯队建设的,而且明星基金经理往往不止一个,一个人离职带来的风险往往也小。”基金业内观察人士称。

  “李旭利离开交银施罗德,吕俊从上投摩根辞职后,两家公司的投研团队依然在有效运转,投研人员在已经相对成熟的投研梯队上不断流动。这得益于强大团队不断输送人才。但小公司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浦银安盛相关人士也称,过分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投资运作模式会由于基金经理变动而给基金本身和公司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除极个别人外,明星基金经理的业绩持续性也没有充足的保证。

  东吴基金去年被市场推出王炯这一明星基金经理后,毁誉参半,耗费了近一年的时间才得以走出低谷。

  “没有好的平台,成败系于基金经理一身,业绩的稳定性肯定是大问题。”此前任职公募的基金经理对小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如果没有好的投研平台体系,即使从市场上引进了明星基金经理,这位基金经理的优秀业绩未必能够持续下去。”民生加银称,如果单纯依靠一位明星基金经理,一旦这位基金经理离开,会很容易造成投资业绩波动。

  “板凳”决定持续性

  “冲业绩和制造一个明星并不难,关键是这种势头怎么保持下去。”

  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上海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如此感叹。该公司在经历了投研体系的改造后,今年的业绩大有起色,但是这才仅仅只是开始。

  2008年,滑落的市场造就了风控出色的王炯和王勇两个明星,今年震荡市的明星则属于新华基金的王卫东。

  业界的共识是小公司操作灵活,在不同市场中均有黑马出现,但是能否就此抓住机会在规模增长和产品线布局上同步进行,是否能够继续保持这种上升的势头,成为小基金公司最大的课题。

  光大保德信和中邮基金的崛起基本上是依靠鲜明的操作风格,高仓位运作。但上投摩根和汇添富则为新基金公司崛起中的佼佼者后来居上。这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方向。

  由上投摩根前投资总监吕俊打造的投研团队不仅在当时就赢得了市场口碑,而且其梯队建设也能使得明星离场后,团队依然有效递进。从吕俊到孙延群,直至现在的上投摩根投资副总监许运甚凯都是这一梯队上的成员。

  对于小基金公司尤其是新成立的公司而言,要保证业绩的稳定和持续,其“板凳”队员的厚度一定程度上是决定性因素。

  从现有资料来看,新华基金正在走同样的道路。

  随着公司规模的增长,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员的数量和投研团队的能力上需要不断提升。与大基金公司倾向于在行业内挖角不同的是,小型基金公司出于成本等的考虑,更倾向于内部培养自己的投研人员。

  新华基金向本报表示,各公司投研团队的建设都有自己的方法,但该公司一直以“自主培养为主,市场引进为辅”的方法,以老带新,从各大名校招收优秀的应届毕业生进行培养。

  新华基金称,在新生代没有成熟前,公司必然要经历一段阵痛期。但一旦成熟起来,整个投研团队的实力上升后,公司的业绩也会有较大的改善。“今年以来新华的优秀业绩就得益于公司一直以来对投研团队的建设。另外,通过自身培养机制培养出来的投研团队对于公司企业文化认同度较高,团队比较稳定。”

责任编辑:范晓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