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如大小盘风格切换与否之类的问题,其核心逻辑背后还是价值因素,而不是简单的风格因素。
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基金经理 王孝德
《黄帝内经》里讲“因天之序”,是讲四季各有其自然特性,人的生活起居只有顺应了这种自然特性的要求,身体才会健康。投资其实也一样,因为投资在本质上是关于时间的游戏,在整个投资框架中,选股理念、交易策略、甚至是基于一到两个季度的股票头寸和行业选择等,时间均处于最核心的位置。
我自认为是选股型投资人。在这么多的选股因素中,我最看重的是市场竞争出来的可以理解的竞争力、行业结构,这是让我放心的算是稳定的因素,这也是我相对偏好消费品公司的原因,因为消费品公司的竞争力是客户买出来的,消费者的偏好是相对稳定的。
就交易策略而言,我坚信人们在恐惧与贪婪之间的摇摆是不会有任何进化的。投资人的性格往往总是徘徊在两个极端之间,一边是圣人,一边是魔鬼。如果说一定要有一个战胜恐惧与贪婪的方法,那就是你的研究深度所对应的价值底线。
对于市场上的各种声音我一般抱着“姑且听之”的态度。我倒觉得诸如大小盘风格切换与否之类的问题,其核心逻辑背后还是价值因素,而不是简单的风格因素。如果那些大公司给出的都是沉闷的财报数据,甚至不能跑赢GDP数据,更不能跑赢高成长性的小公司,那谈何风格转换呢?估值对投资回报率来说其实只走了一半,因为10倍的市盈率只有在100%分红率条件下才有10%的年度收益率!
我认为是投资人的视野决定持股仓位,而不是常人所说的对市场涨跌的判断。同样一个市场条件下,有多少股票可以持有,对个股能坚定持有多少,其实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基金经理的视野。如果视野够开阔,可以选择更多的股票。在很多时候仓位不是决定性的,最核心的还是结构问题。相对于同等规模的基金,我持有的小市值公司可能会比较多。小市值公司的阿尔法因素较多,而阿尔法是需要时间的。这可能也是我管理的基金不同于同类基金的地方。
当然,投资的最终目标就是获取回报。如果你认为是对的,但市场不认可你的想法,就必须要及时评估、及时认错。归根结底,只有拥有足够多选择的时候,才有更大的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