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基金往往是基金经理间的一场“长跑”竞技,市场震荡上行中,银行系基金靠渠道“抢跑”恐怕正逐渐成为历史。
渠道优势愈发淡化
目前,银行系基金虽然在募集上仍占有一定渠道优势,但已不再像往日一般占尽“地利人和”。
据初步统计,截至记者发稿时,2010年以来宣布成立的13只基金共募集近250亿元。从几只主要新基金募集的情况看,中银蓝筹基金募61.8亿元、民生加银精选24.75亿元、工银瑞信中小盘23.18亿元、上投摩根行业轮动36亿元、新华钻石品质19.38亿元、大成中证红利18.7亿元,前三家银行系基金的优势依旧,但已不再那么明显。
来自中行的理财经理蒋女士表示,“渠道优势在近两年更明显体现在新基金销售时,但如果成立后业绩做得不好,即便募集上出彩,以后一样会导致客户流失。”对于销售人员来说,销售“自家”基金的任务是有“指标”的,但真正激励他们的,是源自对该只基金未来业绩的看好,而不是被“任务”压迫而去刻意销售银行系基金。
某国有银行总行基金销售统筹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我们去年全国网点只承担了本行旗下一家基金公司销售任务的一半不到,这个比例在今年1月、2月还有下降的趋势。虽说都是‘一家人’,但对方似乎也不是特别希望我们是唯一的销售渠道,这太单一了。”
业绩面前“六亲不认”
市场经过上证1802点和基金业绩“急流勇退”的洗礼后,比起“买基金就是掘金”的疯狂时期,近一年多来震荡上行的市场中,基金经理的操盘本领优劣逐渐对比出来。此时,没有业绩就别想“忽悠”基民,银行理财经理开始冷静看待银行系基金这个“自家表亲”。
Wind数据显示,2009年,交银施罗德基金在“五大行”旗下基金规模排名首位,管理的2只基金的复权净值收益率超过80%,3只基金的复权净值收益率超过70%;建信基金旗下3只基金的复权净值收益率逾70%;工银瑞信和中银基金旗下各有两只基金收益率逾70%。
而据银河证券统计,2009年在开放式标准股票型基金、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开放式灵活配置型基金、封闭式基金这几种类型基金业绩各自排名前五位的所有25只基金中,银行系基金仅有交银稳健配置混合、建信优化配置混合2家。而这25只基金中有12只收益率超过85%,银行系只有交银稳健配置混合一席,8只超过100%中则没有一家银行系基金。可以说,业绩方面,银行系基金表现并不抢眼。
蒋女士认为:“现在基金之间表现差异很明显,客户对我们推荐银行系基金也十分敏感,如果给客户推荐的银行系基金最终表现欠佳,会砸了理财经理自己的牌子。”
“我不太关心基金公司是哪家。客户现在对只靠渠道取胜的、走量的基金已经失去兴趣了,净值上去才是硬道理。”来自招行的安先生对本报记者说,对理财经理来讲,随着目前市场的规范化、理性化,卖哪家的基金差别已经不大,所以给客户推荐最赚钱、最放心的基金才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来自一家新兴基金公司的黎先生表达了自己的乐观。他说:“两年前,我们在营销上下的工夫比现在大很多,几乎‘全民皆兵’,连后台人员都要出去卖基金。那时面对同期上市的几家银行系基金,我们只有羡慕的份。但现在,真正显现基金经理能耐的时候到了,我们把自己的业绩做上去就是最好的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