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行情数据 > 行业分析

挣扎在盈亏线:“一对多”一岁生日前的烦恼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8月07日09:54

  “现在看来,基金公司‘一对多’产品对私募基金行业的冲击并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可怕。”8月5日,深圳某私募投资公司董事长称,“据银行渠道反馈的信息了解,基金专户‘一对多’销售情况还不如一些名声好的阳光私募产品。”

  这位董事长猜测,基金公司“一对多”产

品并未给投资人带去超越阳光私募产品的汇报,可能是“一对多”产品难卖的一个原因。

  事实上,距离向首批基金专户“一对多”客户交出一年期成绩单还有一个多月,但是许多基金“一对多”产品仍然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上。一方面,未给客户创造超额的绝对收益;另一方面,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一对多本靠提取业绩提成赚钱,这样的成绩单也难以给基金公司带去收益。甚至业内传出有些公司对此项业务“萌生退意”。

  基金专户“一对多”产品起航首年,遭遇开头难。

  整体业绩偏弱

  2009年8月18日,基金“一对多”业务在这一天正式开启。9月初基金公司专户“一对多”批量发行,一时间受到投资者热捧。

  从去年9月份至今年年初当时管理层对专户“一对多”的宣传限制并没有现在这么严,因此,通过基金公司专户“一对多”产品发行上的捷报,可窥觑这类产品众星捧月般地被追捧。

  “中银基金首只产品募资4亿元”;“易方达‘一对多’募集总额超15亿元”;“华夏基金“一对多”管理规模超过20亿元”……

  ——这是“一对多”产品发行热潮时的新闻标题。

  今年以来,由于管理层对基金公司在宣传“一对多”产品作出了严格限制,关于“一对”产品发行的新闻越来越少。但不完全统计,已有26家基金公司发行基金专户“一对多”产品,产品数量逾140只。但其发行速度逐渐减慢。到今年2季度,有些公司的专户“一对多”发行甚至停滞。并传出“管理层暂停审批“一对多”的传言。

  实际情况是管理层并未将一对多的审批管道堵住,而是基金公司主动放缓产品申报。

  去年9月至12月,基金公司发行一对多产品80只,平均每月20只,而今年前7个月,只发行产品60只,平均每月不到10只。

  “不瞒你说,‘一对多’非常难发。”今年5月深圳某合资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称。他透露,尽管该公司产品业绩表现还算不错,成立以来也没有给投资者造成浮亏。

  该人士认为,造成“一对多”进入“冰河期”的原因来自市场的调整,“市场量价齐跌,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产品,只要是跟证券市场有关的发行都困难。”

  但另一方面,同类产品过往业绩表现并不具备吸引投资者的“财富效应”或是更重要的原因。

  “某某公司的(深圳一型基金公司)专户产品业绩还不如公募。”一位投资者在网上发帖表示愤怒,并称到期再不买“一对多”产品。

  事实上,从可以获得的数据来看,多数专户“一对多”的业绩表现确实谈不上优秀。

  根据民间“一对多”产品数据收集人“卧龙小子”整理的数据,(记者抽样向多家基金公司核实,抽样的数据属实)截至7月30日,有36只专户“一对多”产品披露净值。

  尽管经过了7月份的市场反弹,但今年以来,仅有10只产品取得了正收益,占比27.78%。而净值在1元以下的产品数量仍有17只,占比47.2%。也就是说有近半数的产品挣扎在盈亏线附近。

  同期,据朝阳永续提供的数据,可统计的590只非机构化阳光私募产品中,200只产品今年内净值增长率为正,占比33.4%,较之基金“一对多”高出5.62个百分点。

  公募基金“手生”了?

  分单个产品来看,基金专户“一对多”产品收益收尾偏差幅度小于阳光私募产品。36只一对多产品中,截至7月30日,年内净值增长率最高的是富国安心回报,增长11.32%,而亏损最多的是华安交行,亏损12.94%。两者相差24.26个百分点。

  该数据比起阳光私募产品要集中得多。后者中,年内净值增长31.69%的泽熙瑞金1号和年内下跌23.64%的爱康1号,业绩相差55.33个百分点。

  这说明基金“一对多”产品投资水平较之阳光私募更加平稳。深圳一合资基金公司一对多基金经理这样认为:虽然每个基金经理有着自己的投资风格,但是基金的专户还是讲究团队作战,但阳光私募往往是一言堂。“集体作战对于风险的控制要强于一个人,但对收益的把握力也会下降。”

  但从数据来看,基金专户“一对多”的亏损面还是超过了阳光私募。

  造成“一对多”产品亏损面大的原因是,许多基金公司旗下的专户“一对多”产品投资节奏出现了偏差。有媒体报道,二季度末,华夏成长一号、博时招行金牛一号、华夏光大成长一号股票仓位较低,分别为37.2%、34.49%、40.18%。这一数据从投资者的发帖中也得到了证实。于是在这轮上涨过程中,这三只产品可能踏空了,数据显示,在7月份,上述三只产品净值增长率在5%-7%之间,跑输大市。很有可能它们仅仅是代表。

  广州一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评论,基金公司第一年做集合型私募产品,难免会有些手生。“跟过去做公募或是做专户一对一都不同。”“一对多”产品同公募不同很容易理解,毕竟前者是相对绝对收益者,后者是收益追求者。但同“一对一”不同则体现在客户的需求不同,“一对一”客户的资金量要远大于“一对多”产品,因此对风险控制的要求要高对收益要求低;而“一对多”客户需求多样,激进和保守之间的度难以把握。

  事实上,如果仅观察去年9月以来成立的阳光私募产品,其净值在1元以下的数量占比高达49%,甚至比基金专户“一对多”要高出2个百分点。可见手生也是造成基金“一对多”头年不利的原因。

  提交答案还剩一个月

  但无论如何,许多产品距离向投资者交出期末答卷大约只有一个多月了。

  在已知7月30日净值的36只产品中,一年期产品17只,其中,去年9月份成立的产品7只,分别是海富通中信创新,净值1.147元,年内增长9.15%;易方达交行,净值1.068元,年内增长-0.187%;汇添牛1号,净值1.146 元,年内增长-3.859%;交银交行,净值1.012年内增长-5.733%;南方光大,净值1.073 年内增长-7.34%;华安交行,净值0.908元,年内增长-12.943%。

  从这7只产品来看,华安交行还在净值之下,还需接近10%的涨幅才能为客户保证本金。

  然而,据投资者网上零星披露的截至7月30日的数据,即将到期的产品中,南方某大型基金公司的一款产品净值还在0.9元之下。

  这些产品是否能够收复失地让投资者揪心。于是有些基金公司想出了缓兵之计。有报道称,华东和华南各有基金公司因专户一对多业绩不理想,希望能够将产品的存续期延期,但遭到投资人反对而作罢。

  但如果产品到期,一些一对多产品仍然亏损,解释,投资者和舆论的压力将会袭来。这促使一部分一对多产品的投资经理要将净值提升。

  然而,“利益输送”就可能存在滋生土壤。

  事实上,除了业绩,基金专户“一对多”产品起航近一年来,还有许多让投资者不满的地方。“信息披露可有可无。”上海一名投资者抱怨,若不是找银行的客户经理询问,没有谁主动提供产品的信息状况。

  此外,还有投资者抱怨,一个季度一次报告,但不同产品报告内容大相径庭。有的仿照公募基金季报,还相对清晰,有些用大篇篇幅谈论全球经济、中国经济,但对投资亏损原因只一笔带过。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基金分析师认为,“要真正保护持有人的利益,首先需要规范一对多资产管理合同,很多合同过分强调基金公司的权利、提成等条款,对如何保护持有人利益、持有人权利等则鲜有提及,而在购买时很多持有人对此往往忽略,导致其后陷入被动。”

  

(责任编辑:陈彦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