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不断传出基金经理跳槽的消息。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基金经理跳槽已发生222人次。相对于总共才61家公司652只基金产品的基金市场而言,这样的流动已非正常。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人才流失正在向基金的高管蔓延。根据相关公告统计,今年以来已有9家基金公司的13名高管离职,近期更有上海和深圳两家重量级基金公司CEO传出离职的消息。
基金管理人、经理跳槽,固然有其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不管什么原因,基金公司管理人、经理大量频繁变动,总是给投资者一种不安的感觉。许多投资者买基金,很大程度就是冲着基金经理来的,现在基金公司管理人、经理说走就走,让投资者很是不满。我认为,基金经理调离或跳槽,带来的后果不仅如此,更为严峻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跳槽到私募基金,除了带去经验,更可能带走了基金公司内部的秘密,例如,该基金公司对未来投资的判断,选择股票的思路和方法,股票池选择的股票以及基金公司已经在逐步建仓、减仓的股票等。由此,该基金公司未来很可能由于基金公司管理人以及相关经理人的跳槽,受到比较大的损失。
所以,笔者认为,对基金经理跳槽,绝对不能视而不见,应该引起管理层的关注。我们应该对基金经理跳槽立点规矩。首先,要强化基金经理劳动合同以及上岗合同制度。对其任职期限、服务要求、绩效考核等情况要对外公布,以便投资者充分了解该基金经理的任职时间;其次,对基金经理辞职,要建立提前报告制,时间可以是三个月或者半年,期间,基金公司应安排此经理脱离基金核心机密岗位,以免基金机密泄露;第三,对基金经理跳槽以后再任职,规定不能泄露原来基金公司秘密,如果做出有损原基金公司利益的事,应该予以严厉处罚。最后,为了留住基金人才,监管部门可以在制度上允许基金公司对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采取股权激励制度,让基金经理的收益同其管理的基金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基金经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