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系23QDII 全球投资最详细清单
理财周报记者 滕晓萌/文
我一家一家公司的问,你们为什么还要发QDII?
如你所知,如我们的统计数据所显示,从2006年中国第一只QDII基金——华安国际配置至今,市场上已经出现了19只QDII。
19只中,赚钱的只有3只——即便是今年刚刚成立的7只,一样在亏钱。
新的QDII还在陆续进入市场,你看到这份报纸的时候,就有4只新QDII正在各家银行发售。据我所知,年底之前,还会有好几家基金公司会发出新的QDII。
所以到了年底,你会看到,一半左右的QDII产品,都是今年新发售的。
他们集中出现的最大原因是,证监会基金审批通道改革后,有一个通道专门用于QDII基金审批,审批明显提速。
新发行的QDII们,甚至不敢再向客户提到稳定盈利。他们只能说,你们应该做资产配置,你们不应该把鸡蛋放在A股市场这一个篮子里。
如果一家基金公司,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产品能够盈利,是否还应该推荐给投资者?
我问一家基金公司的副总说,你依靠什么来决定申报哪只产品?
他说,市场。我会去问银行的分行,你们明年看好什么市场?你们想推荐什么产品给你们的客户?
而我们看到的现实是,不少新的QDII产品设计上并无创新,管理团队也并无过人之处,他们的出生,只是因为他们比较容易申报获批。因此在业绩上,他们也不断重蹈老QDII们的失败覆辙。
如果一定要我们提供购买QDII产品的建议,我可以告诉你,据我所知,绝大部分公司的QDII管理团队,基金经理加上研究员,不超过5人。
所以请不要相信那些投资范围过大的QDII。以他们的团队规模,根本不可能深入研究从美国香港到印度尼西亚南非的多个市场。
请谨慎对待那些作风过于主动激进的QDII,他们很有可能都从来没有见过自己投资的大洋彼岸那家公司的高管。你认为他们买这只股票,背后到底经过什么样的研究过程?
请不要相信每只QDII骄傲地挂出的那家洋顾问的头衔。据我所知,真正在QDII实际运作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洋顾问并不多。为你买的那只QDII负责的,实际还是国产或者华尔街出口转内销的那两名基金经理。
实际上,我们也并不希望,最终看到所有的QDII都在买香港的红筹股。尽管那是QDII基金经理们唯一可以把握、可以深入了解的公司群落。我们仍然相信,如果仅仅想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机会,A股市场已经足矣,红筹股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另一个篮子”。
我们希望管理层能够容许更多的产品创新,无论是千呼万唤的跨境ETF,还是其他产品。令中国的普通投资者,可以更有把握地分散A股市场的风险,分享更多成长市场的收益。
我们也希望,基金公司并不仅仅为了完善产品线或者拼凑规模而发行产品。2008年以后QDII的发行惨淡早已说明,投资者只能被伤害一次。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