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基金产品 > QDII基金和QFII基金

探究基金系23只QDII 全球投资最详细清单

来源:理财周报
2010年09月06日08:01

  3只正回报QDII都诞生在2008,海富通57%夺冠

  一只QDII选择何时出笼,其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亦体现着管理者的眼光和视野

  理财周报记者 张慧宇 慕白/文

  2008年市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不过2008年诞生的QDII群体,确乎是市场上唯一还在撑门面的一群。目前所有QDII中,成立以来是正回报的三只QDII,都在此列。

  这当然有天时地利的原因,因为他们总体上比2007年年底出生的QDII们幸运,而又比2010年出生的新人们更有家底。

  不过,一只QDII选择何时出笼,其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亦体现着管理者的眼光和视野。同时,即便是“2008帮”的背景也是南辕北辙的。

  从这一群体的观察中,唯一可得出的是,国内的QDII实在还有点嫩。

  冠军海富通海外精选:

  本土基金经理的57.43%

  尽管今年二季度看错市场,57.43%的累计净值增长率,已是国内19只QDII基金中最好的成绩。值得注意的是,执掌该基金的两位基金经理陈洪、杨铭均为本土出产,履历并不耀眼。所幸,他们自己也相当明白这一点,并有效贯彻到了投资过程之中。

  41岁的陈洪无疑是关键的,现在不仅任该基金经理,同时亦为海富通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此前,其历任君安证券投资经理、广发银行业务经理、富通基金大中华基金经理,对港股2003年4月顺理成章加入海富通。而今年1月13日转正的杨铭,先后任职于东亚银行上海分行、上海瀚蓝投资,2004年4月加入海富通。

  无论怎么看,二人对真正全球视野下的发达国家市场操盘经验并不丰厚。对此,有上海同行分析指出,这两个人的组合很紧凑,陈洪熟悉海外市场,杨铭熟悉中国公司。幸运的是,他们清醒地选择了他们能把握的交集——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而且很大程度上锁定在香港。譬如说,最新的中报显示,旗下全部持股中只有天津中新药业来自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其余全部为港股。

  海富通海外精选成立于2008年6月27日,正是熊市的腰间,并非天时地利。应该说,对熊市的处理,两位基金经理是到位的,3个月建仓期保持低仓位,2008年三季度显示仓位仅40%。

  “我们大规模建仓主要在2008年9月,恒生指数跌到底部,算是抄了底,但说实话最后一跌也是难受的,净值也一度跌破八毛。”该基金的基金经理杨铭坦诚,“到2009年3月份反弹,我们的周期就到了,在行业和个股配置上,都带有很强的进攻性,2009年一战奠定了整个业绩的基础。”

  对2010年二季度的排名下滑,杨铭也并不忌讳,“有欧债等客观原因,但是不能全部归咎于市场,我们估计得乐观了一些,仓位重了些。如果不出错,会胜出更多。”

  亚军交银环球精选:

  真正意义上的QDII

  如果说海富通海外精选,尚未是完全意义的全球投资,那么亚军交银环球精选,应该是标准化的QDII:海外背景基金经理、全球配置、高仓位运作。

  该基金的基金经理郑伟辉拥有在香港多达33年的投资经验,其担任施罗德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独立投资基金主管期间,负责管理香港机构客户、大型退休基金、慈善基金及私人客户基金,管理资产超过30亿美元。其丰富的海外投资管理经验某种程度上说,是该基金胜出的决定性因素,其投资思路、资产配置甚至风险控制,是跟本土基金经理迥异的。

  从交银环球精选的历史记录看,确乎做到了真正的全球市场布局,分散投资。全球视野实际上赋予基金经理在全球寻求估值洼地,对冲风险的空间。因此,该基金的投资节奏显得更为从容。其经验的老辣尤其体现在如下几幕。

  郑伟辉透露,2008年8月该基金成立时,恰逢贝尔斯登和雷曼破产,市场形势严峻。而郑团队及交银旋即向证监会申请延长3个月建仓期。实际上,这很大程度上躲过了全球市场的最后暴跌阶段。2008年年底,其仓位仅有10%。

  “2009年2月-3月初,我们判断市场触底,于是火速加仓,很短时间内仓位从百分之十几加到百分之七八十,最高到了90%。”郑说,和海富通海外精选一样,2009年一役奠定了整个长周期的业绩基础。

  而在资产配置上,郑伟辉认同理财周报总结提出的“个股主义”理念。淡行业,重点看公司估值和成长性。从其重仓个股看,难以寻觅其行业偏好。

  同时,该基金在个股上坚定奉行分散化投资,从而规避了重大风险。从历史看,单个股票的最高仓位也仅在4%-5%左右,这与不少QDII动辄接近10%的风格大不同。2009年年报显示,交银环球精选仓内竟然有131只股票。

  今年以来,郑伟辉的投资风格仍然继承了国际机构的传统:高仓位运作,最新一期公报显示,其股票仓位高达90%。

  “我在香港管理基金的时候,最多持有2%-3%的现金,我甚至可以满仓操作,这实际上是国际上的经验。当然,这使得我在二季度跑输了市场,但是三季度我又冲到前面去了。”他称,“不一定要看特别短的周期,但是风险控制非常重要。”

  另3只QDII的命运

  在另外一个方向上,工银瑞信全球配置、华宝兴业中国成长和银华全球核心成长疾苦各有不同。

  成立于2008年5月6日的华宝兴业中国成长,虽然以1.7%的历史回报增长位列第三,但是,若考虑到各种可比性,其业绩虽恐怕只是差强人意。通盘考虑,该基金2009年以来表现实为不俗,但一直在为2008年一度跌到0.58元的历史埋单。其对重资产行业的迷恋付出了较沉重代价。

  该基金的两位基金经理中,Gabriel Gondard,曾任法兴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经理;雷勇先后在美国美林证券和美国ACES咨询交易公司任分析师。一位同行分析称,二人的优势在海外市场,反倒是本土化有些水土不服。

  有相近问题的是银华全球核心优选。该基金以FOF管理人形象出现,基金经理均为国外一线人才,投资港股股票和至少60%仓位配置全球基金,一时别具一格,不过从业绩来看,这个角色近于失败。从其仓位配置来看,根源在于对全球股市指数类ETF基金的跟踪。实际上,这一策略表面上欲分享全球复苏的成果,实则被各国复苏的时空差消耗了不少心血和业绩,成了一种比保守中的保守基金。

  而工银瑞信全球配置基金的悲剧,很大程度上跟2007年10月诞生的QDII一样,一开始就“满仓压垮大盘”。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旻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