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基金频道-提供基金净值和行情资讯的基金门户 > 基金学院 > 在线 基金访谈

金鹰基金研究总监杨刚:价值股迎春 成长股换季

来源:搜狐理财
2011年01月28日11:01

    从增加供给等四大方向选股

  主持人:上述四种假设中,目前来说您比较相信会出现哪种?

  杨刚:虽然这段时间无论是机构还是中小投资者都可能觉得开年比较悲观,但我们倒觉得虽然有一些超预期的变化,但早点调整之后如果通胀能控制得住,对市场来讲可能后面未必是坏事,更准确地说,甚至可能是较好的状况。现在也有卖方分析师在说,政府调控的路径实际上已经向市场之前希望的往相对偏优的路径在走。如果是这样的话,从大的方向来说对中国经济的复苏未必是坏事。当然调控的度上可能还需要政策层面把握得更好一些,这种情况下其实未必对市场太悲观。

  对我们来讲,目前最不确定的是政策,导致政策不确定的导火索是通胀,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在不确定的政策中寻找相对确定的投资线索可能就比较重要。首先当然通胀是确定的,某种程度上讲,它是拯救危机必然要付出的一个成本。从这轮情况看,09年当时也很多负面评价,觉得好像08年四万亿太猛太狠不该砸这么多钱,但不管怎么讲,政策至少在刚开始相对来说比较坚决,使中国经济较快从危机中复苏,而且相对比较稳健,当然海外也在追随。但即便这样,危机的成本终究还要付出的,通胀也是一个必然的代价之一。就国内来讲,除了人口拐点导致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个长周期的因素外,实际更深层次来讲就是钱投多了,所以我们看到不仅仅是食品价格上升,其它的相关各个层面,大家生活成本也高了,相关的价格是不是得涨?最终是一个蔓延的过程,所以其实我们看到的通胀,不管怎么解释,最终还是一个货币现象。简而言之,今年上半年的通胀有比较大的压力,我们看到,政府控制通胀的决心也是非常大。沿着这个方向,我们觉得可能不只是简单地找通胀受益的股票,而是沿着怎么去增加供给,使供需更加平衡,即抗通胀的角度找更大程度上受益的股票,如增加农产品的供给包括农田水利建设,这些都是一个比较清晰的投资脉络,这可能是今年仍然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的投资主线。

  主持人:能不能详细谈一下怎么从增加供给的角度选股?

  杨刚:比如农田水利的建设,中央1号文件就直接指向这块。从去年的情况来看,洪灾、旱灾这些对中国农业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反过来衬托出我们在这块还是有相当大的欠帐,政府现在挺坚决地在做,看的很清楚是这块在积极推进,这个方向肯定是对的,我们非常认同,投资上我们也觉得肯定有机会。

  更广义的讲,比较确定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将继续实施。财政积极会向哪些方向?除了前面说到的农产品农田水利改善供给——作为短期内应对通胀的一个可行及有效的方式之外,危机之后政府一直强调的经济转型,节能环保、高端装备这些领域,肯定是积极财政持续鼓励的方向。

  另外,被提到越来越高的高度的民生问题,民生保障,社保、保障房包括教育方向都是积极财政重点指向的方向,这中间还是有机会的。

  还有相对明确的就是,我们认为今年汇率的升值进程会适当加快。危机之前人民币升值过程被打断,危机之后实际上中国在汇率方面承受的压力比较大,去年下半年重起渐进改革。客观上讲一方面我们不可能一步迈得太大,出口部门本身利润率很低,步子迈得过大对他们是伤害。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危机之后去年出口超预期, 说明中国出口品竞争力在提升,包括机电产品等各方面竞争力都在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讲,有序的或者是一定幅度内的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还是可以期待的。另一方面,作为大国之间的博弈来讲,其实在汇率方面中国一直承受的压力都比较大,适当步子快一点还是可行的。胡总访美之前,人民币汇率连创新高,有人可能会觉得仅仅是一个博弈或者是投机性的炒作,而胡总访美后,利好已经兑现了,但我们不是这么看的。大方向上讲,我们认为今年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可能会比去年快一点。其次,我们想强调一点,如果过多的仅仅是考虑顾及到出口部门的利益,那可能某种程度上对全体国民的利益也是一种损害,一定程度的汇率灵活的波动可能对输入性通胀其实是有抑制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对全体国民的福利也是一种保障或者是保护。从相关的政府领导和各个不同部门近期不同场合的言论来看,其实这种思路虽然说仍有争议,但是可能更多人慢慢意识到这方面的情况,不能仅仅为了保护出口部门的利益,损害到全体国民的利益。另外,从调结构的角度来说,有一些可能是低附加值、高能耗、高资源消耗的产品,也必须要有一个产业转型,人民币的适度升值实际上也是促使这个进程加快。总体而言,我们预计,至少上半年在中美战略对话之前,汇率升值可能都会成为市场持续关注的热点。

  主持人:你们内部有没有自己的估算,人民币的升值幅度是多少?

  杨刚:我个人而不是公司的判断,5%左右其实是可以接受的一个幅度。

  主持人:综合来说您看好哪些行业?

  杨刚:上面说到的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行业仍然是有机会的。除此之外,我们觉得消费品尽管去年有过比较好的涨幅,这次实际的调整幅度也还是比较大,很多消费品优质的品种估值到11年30倍甚至25倍或者更低,考虑到整个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未来是一个大的方向,且考虑到它们的业绩增长及估值水平是可以接受的,和那些仅仅是一个公告说可能要做什么事,一年两年兑现不到业绩上的股票相比,食品、饮料、商业等消费品行业的可靠性更大一些,整个民生的改善包括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高品质消费品的追求也会增加,这块仍然会有持续的机会。 另外,新兴产业方面仍然会有机会,肯定有好公司冒出来,但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可能需要精选。对今年新兴产业领域的公司,可能需要看到一个由虚到实的过程,不是公司一碰新能源一碰战略新兴产业就一定能涨,投资而言,一定要甄别。比如实实在在的行业景气向上,定单不断往上走,而产能不够、订单根本做不完,同时真正有一定的技术门槛的企业,当然继续有机会。但是如果仅仅是公告要做什么事,两三年之后才可能见效,这就如同当年互联网泡沫时代,触网就暴涨,这样的炒作就有些离谱。所以这块今年会有分化,这中间,未来绝对会跑出一批真正高成长性企业,像当年的苏宁、腾讯等等这样的大牛股,但是这中间要精挑细选。

  总体来说,基建投资这块持续看好,这是一条主线。第二,长期来看估值往下走的传统行业仍然有阶段性修复的机会。第三,新兴产业由虚到实的过程,他们的业绩他们的成长性有一个检验的过程,这中间会有一些真正优异的公司能跑出来。第四,契合整个产业结构调整战略转型,消费品这块,我们仍然看好这中间的优质股的机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王旻洁)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股票行情行情中心|港股实时行情

  • A股
  • B股
  • 基金
  • 港股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财经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