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的存款准备金率并非天花板
主持人:政策相机而动很难预测,现在存款准备金率又是新高,您认为准备金率最高会去到什么水平?
杨刚:个人认为,不要以为准备金率已经创了新高就不会往上走了,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历史上的数据或者历史上的天花板当然可以参考,但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纸糊的“天花板”。对于周小川行长之前提到的“池子”,存款准备金应该是比较有效的手段。另外,具体到我们国家来讲,数量型工具似乎比价格工具更有效。当然换个角度看,如果准备金率调得过高,相当于你把老百姓存在商业银行的钱先锁到央行,而且央行给的利息可能很低,未来甚至可能不给了,这个资金的运用效率是非常低的,长远来说对银行的正常经营不是特别有利,但这是特殊时期的情况,是一个考虑全局情况下相对有效或者说不得已而为的动作。
一方面,我们不认为,如一部分市场人士预期的,准备金率到20%会是天花板,但同时我们也并不认为没有顶,相信决策部门有一个统筹考虑。
主持人:有没有具体的上限的数字?
杨刚:我们暂不讨论具体的数字,但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A股市场诞生之前的情况,而不要一厢情愿地只看到资本市场出现以后的情况。当时的情况其实同样可以做参考,并不是说一定达到那种情况,我们只是认为20%并非一定不能突破的一个极限。(搜狐理财注: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央行职能,当时就按存款性质规定法定准备金率,储蓄存款40%,企 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
主持人:今年全年加息节奏的判断是怎样的?
杨刚:我们认为上半年通胀压力比较大,相对来讲政策调整的频度可能也会更大,除了准备金还会继续上调外,加息肯定会持续,加息的幅度、频率可能兼顾到实际负利率以及其他重要方面的综合考量。当然,指望今年加到与通胀目标持平的4%的水平,即加息125个基点可能不太现实,我们判断,价格手段的使用可能仍会审慎。
主持人:您指央行会越来越慎重对待加息吗?
杨刚:根源上说,假如说人民币汇率今年升值5%左右,考虑到目前中美之间的利差两个多点,这个算下来一年光套利就七八个点。如果加息的频率更快得多的话,基于对无风险套利的追逐,热钱涌入可能更快,这也意味着短期的升值压力更大,资本管制的压力更大,我们觉得这可能是央行对价格手段一直比较谨慎的重要原因。更深层的,我们看到,中国的实体经济正在复苏进程中,如同大病初愈,如果加得过急过猛,其实对实体经济来说未必是太好的事。总体而言,我们觉得这块仍会谨慎,但是肯定会加,方向是明确的。我们判断,上半年中,一季度在春节前后加息的概率比较大,二季度伺机而动,都有可能。(文/郭奇邦)
[上一页]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