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那个牛市的起点,而今5年已去。
2010年12月31日下午2点,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坐在办公桌前,眉头微皱对《机构投资》记者说:“看来,今年中国股市要垫底儿了。”
2010年的中国股市以高达14.31%的跌幅惨淡收官,全年蒸发市值17720亿元。
是否赚到钱,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根据财汇资料显示,2010年市场共计发行147只基金产品,合计募资规模达3108亿元,11月份设立29只基金产品,为全年最高。
然而新发基金的规模却赶不上存量基金的大幅缩水,整个基金行业的规模由2009年末的2.6923万亿元下降至2010年末的2.5184万亿元,缩水1739亿元。
【三年偿债未还清】
2008年的冬天,在一场观众寥寥的投资者见面会上,一位券商人士略显疲态地说:“大盘之前冲上6000点是不正常的,之后跌到2000点也是不正常,而再往后的行情,将会正常。”
2009和2010年,中国股市经历了漫长的震荡。
公募基金历经了瞬间膨胀到迅速萎缩。(图一)
业内人士对《机构投资》分析:“2006年股市行情有所起色,在2007年的6000点行情中,无数投资者非理性入市,基金管理规模爆炸性增长到四万亿。在2008年开始的三年市场中,在付出信誉和财富的代价之后,基金公司和基民逐渐成熟。”
如今,谁还清了2007年的债?
据财汇信息数据统计,截止2010年末,成立满三年的153只股票型基金,仅有6只三年利润和为正收益,共计盈利约24亿。这6只基金包括华夏复兴股票,盈利17.5亿;银华富裕主题股票,盈利1.99亿;基金安顺,盈利1.79亿;泰达宏利成长股票,盈利1.62亿;信诚精粹成长股票,盈利0.63亿;国泰金鹰增长股票,盈利0.52亿。
然而,三年利润和为负值的所有股票型基金累加值高达-4371.2亿。剔除指数型基金,成立满三年的股票型基金中,利润和后五位依次是:中邮核心成长股票,盈利-125亿;诺安股票盈利,盈利-99.5亿;广发聚丰股票,盈利-93.5亿;博时精选股票,盈利-88.7亿;南方成份精选股票,盈利-88亿。
在成立满三年的115只混合型基金中,共有15只基金在三年间取得了正收益,合计盈利总额为77.93亿。其中,利润总额前五位依次是:华夏大盘精选混合,盈利31亿;嘉实主题混合,盈利7.8亿;兴全可转债混合,盈利7亿;嘉实增长混合,盈利6.4亿;华夏回报混合,盈利6.4亿。
三年利润和为负的所有混合型基金累加值为-2094.9亿。成立满三年的混合型基金中,利润和排名后五位依次是:嘉实稳健混合,盈利-120.1亿;博时价值增长混合,盈利-83.6亿;大成蓝筹稳健混合,盈利-68.5亿;南方稳健成长二号混合,盈利-70.0亿;大成创新成长混合,盈利-60.8亿。
由于配置标的和仓位控制的缘故,混合型基金整体表现好于股票型基金。
可以比对的是,据财汇信息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公募基金规模由2季度的12572.8亿份,猛增到了4季度的22322.8亿份,增长了近1万亿份。
其中,单只产品份额超过400亿的基金产品就有2只,即博时价值增长混合和中邮核心成长。博时价值增长混合的份额从2007年第2季度的28.8亿份猛飙到当年第3季度的409亿份;而在2007年3季度份额为149亿份的中邮核心成长股票基金,在第4季度份额亦扩张到423亿份。
不过,到2010年,上述两只产品黯然失色,分别在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三年利润和排名后五名中榜上有名。
对于公募基金来说,规模,意味着管理费效应。基金公司在6000点上的狂舞,或许有其内在的利益动机。
然而,冲动是魔鬼。在这场基金份额短跑的比赛过后,却让投资者承担了较多冲动的代价。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