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稳定,基金业绩提升
公司综述
2009年公司高管层稳定之后,信达澳银基金管理公司加强了投研管理的组织建设,并引进投资人才,为旗下各基金此后的业绩提升打下了基础。其旗下基金的整体业绩表现平稳,特别是2009年以来,偏股型基金的整体业绩表现较为
出色。信达澳银旗下基金在投资风格或策略上具有一定的共性,例如均侧重“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在整体市场的趋势把握上相对一致等。在细分产品上,该公司鼓励旗下各个基金风格的形成。投资摘要
信达澳银基金管理的资金规模不大,截至2010年2季末,旗下五只基金的规模不足百亿。但是,基金的整体业绩表现平稳,特别是2009年以来,信达澳银基金的业绩表现较为出色。
在2009年,信达澳银基金的高管层稳定之后,公司加强了投研管理的组织建设,并引进投资人才,为旗下各基金此后的业绩提升,在决策和研究支持服务方面打下公司层面的基础。
在搭建投研管理的框架之后,信达澳银基金还重视基金经理的个人投资优势的发挥。各个基金根据契约约定风格和基金经理的个人投资优势,在实际基金运作中表现出了各自的风险收益特征,这也意味着将公司整体投资风险分散在每只基金中。
我国基金市场经过若干年的较充分发展,已经达到市场细分化的阶段,基金公司能否提供风险收益特征不同、风格各异的较广的基金产品线,是展示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信达澳银旗下基金在风格或策略上具有一定的共性,例如均侧重“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在整体市场的趋势把握上相对一致等;但是,从整体上,该公司仍然鼓励各个基金风格的形成。
“自下而上”选股和成长型风格的基金:
澳银领先增长基金:在大类资产配置上与同类型基金保持同步,没有进行更积极的管理;该基金更多侧重于行业配置和“自下而上”选股。
澳银中小盘基金:属典型的中小盘和成长型风格基金,以“自下而上”选股策略为主。基金经理的从业经验丰富,具备较高的投资管理能力,这使该基金的业绩保持优秀。
兼具“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基金:
澳银精华配置基金:兼顾“自上而下”的大类资产配置和“自下而上”精选个股。对于未来组合的配置,该基金看好稳定类的消费品公司和新兴行业的投资机会,而对于投资品会根据政策的调整而采取相机抉择。
信达澳银基金公司综述
整体业绩表现稳健
信达澳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6月5日,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公司总部设在中国深圳。公司由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和澳洲联邦银行的全资附属公司康联首域集团有限公司(Colonial First State Group Ltd.)共同发起,是国内首家由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也是澳洲在中国合资设立的第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公司中方股东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出资比例为54%,外方股东康联首域集团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46%。
信达澳银基金管理的资金规模不大,截至2010年2季末,旗下五只基金的规模不足百亿。但是,基金的整体业绩表现平稳。特别是2009年以来,信达澳银基金的业绩表现较为出色。截止2010年10月11日,信达澳银旗下偏股型基金的份额加权平均净值增长率为69.95%,在同业中排名居前1/3。其中,成立最早的信达澳银领先增长股票型基金成立以来,截止2010年10月11日,净值增长率为36.58%,超越同期上证指数43.04%;另一只股票型基金澳银中小盘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15.1%,超越同期上证指数30.45%;混合-灵活配置型基金——澳银精华配置混合型基金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70.32%,超越同期上证指数73.77%。
图表1:信达澳银旗下基金 | ||||
名称 |
类型 |
规模(亿元) |
设立日期 |
基金经理 |
领先增长 |
股票型 |
55.89 |
20070308 |
王战强 |
澳银中小盘 |
股票型 |
8.66 |
20091201 |
黄敬东,曾国富 |
澳银红利 |
股票型 |
- |
20100728 |
曾国富 |
澳银配置 |
混合-灵活配置 |
1.07 |
20080730 |
曾国富,李坤元 |
澳银价值 |
债券-新股申购 |
1.10 |
20090408 |
昌志华,陈绪新 |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基金规模截至2010年2季末
打造公司管理和投研平台
在2009年,信达澳银基金的高管层稳定之后,公司加强了投研管理的组织建设,并引进投资人才,为旗下各基金此后的业绩提升,在决策和研究支持服务方面打下公司层面的基础。
具体的,信达澳银基金公司实行总经理领导下的投资团队分级负责制投资决策方式,在公司总经理下设投资审议委员会,作为公司投资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投资审议委员会由总经理担任主席,投资总监以及公司其它相关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参加。
公司授权投资总监带领投资研究部负责公司管理基金的日常研究分析、投资决策、投资管理和绩效评估,投资审议委员会定期或在认为必要时,评估基金投资业绩,监控基金投资组合风险,并对基金重大投资计划做出决策。公司通过加强对投资风险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确保投资行为的规范性、合理性。
在搭建投研管理的框架之后,信达澳银基金还重视基金经理的个人投资优势的发挥。各个基金根据契约约定风格和基金经理的个人投资优势,在实际基金运作中表现出了各自的风险收益特征,这也意味着将公司整体投资风险分散在每只基金中。
我们从其各个基金的仓位结构、行业配置、产品定位等角度,可以发现信达澳银基金在投资风格上追求一定的差异化。
图表2:澳银 旗下3只偏股基金的仓位对比 (2010年2季)
| |
图表3:澳银旗下3只偏股基金的行业配置对比 (2010年2季) | |||
行业配置排名 |
领先增长 |
澳银中小盘 |
澳银配置 |
1 |
金融保险 |
食品饮料 |
机械设备仪表 |
2 |
机械设备仪表 |
机械设备仪表 |
医药生物 |
3 |
食品饮料 |
信息技术 |
石油化学塑胶 塑料 |
4 |
医药生物 |
医药生物 |
批发零售 |
5 |
批发零售 |
批发零售 |
食品饮料 |
行业集中度 |
51.49% |
43.13% |
48.63% |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以下,我们从大类资产和行业配置等角度来分析其基金的风格:
鼓励基金风格形成 满足细分市场
众所周知,我国基金市场经过若干年的较充分的竞争性发展,已经达到市场细分化和投资对象细分化的阶段。基金公司能否提供风险收益特征不同、风格各异的较广的产品线,是展示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考察信达澳银旗下基金,我们发现其在风格或策略上具有一定的共性,例如均侧重“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在整体市场趋势的把握上相对一致等;但是,从细分产品上,该公司仍然是鼓励各个基金风格的形成。
以下我们对其重点基金品种的投资风格进行一下梳理,以供投资者参考:
“自下而上”选股和成长型风格的基金
澳银领先增长股票型基金 :行业重轮换,选股重成长
澳银领先增长基金的投资策略是寻求具有长期竞争力的成长型企业和他们被市场低估时产生的投资机会,通过投资具有持续盈利增长能力和长期投资价值的优质企业实现基金业绩的持续增值。
首先,在大类资产配置上,澳银领先增长基金基本与同类型基金保持同步,没有进行更积极的管理;该基金更多侧重于行业配置和“自下而上”选股。
我们解析其业绩的超额收益部分,可以发现:大多来自基金组合的行业配置和选股上。例如在行业配置表现上,今年二季度,该基金增加了在医药、食品饮料、零售、旅游等受益于消费强劲势头的行业配置,并保持了一定的低估值的金融行业的配置。在选股上,从季度重仓股的保留度来看,该基金根据市场环境变化,保持了适度灵活的换股操作;但相对长期持有个别成长性较高的蓝筹股票,如格力电器、苏宁电器等,以及估值较低的部分股份制银行股票如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可见,基金经理在行业和选股上的投资能力较强。
在持股明细上,截至2010年2季末,中小盘和成长性股票占据澳银领先增长股票投资市值的80%以上。
图表4:澳银领先增长的股票资产配置与同业基本一致
| |
图表5:澳银领先增长的行业配置(09Q1-10Q2)
| |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澳银中小盘精选股票型基金:顺应结构行情,选择“大消费”板块
从其契约中的产品设计和实际操作风格来看,澳银中小盘基金属典型的中小盘和成长型风格基金,以“自下而上”选股策略为主。因为中小市值公司大多属于新兴行业,如电子、信息技术、传媒等,符合我国经济从“政府投资、净出口”拉动向消费升级和拓展内需转变进程的食品饮料、品牌消费等“衣食住行”相关行业;以及在我国出现“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具备广阔成长空间的旅游、医疗保健等行业。因而,澳银中小盘基金自成立以来,适逢“经济结构转型”主导市场行情的阶段性格局,加之基金经理的从业经验丰富,具备较高的投资管理能力,这使该基金的业绩保持优秀。截至2010年10月11日,该基金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12.7%,在可比的186只股票型基金中排名11。
从行业配置上,2010年2季度末,澳银中小盘基金的核心配置为 “大消费”行业,例如食品饮料、批发和零售、医药生物制品等,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等新兴行业。该核心组合占据澳银中小盘基金股票投资的60%左右;同时,鉴于部分周期性行业,包括机械设备仪表和交运等,其估值吸引力已经较前有所增强,该基金选配了一些周期性行业股票,如中国国航等。
近期因为面临中小盘股票的解禁压力的较集中的释放,中小盘股票的估值出现较大回落;但从中长期看,符合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的优质中小盘股票仍然具有高成长性和投资价值。因而,中小盘风格的澳银中小盘基金,值得投资者继续关注。
兼具“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基金
澳银精华配置混合型基金:布局稳定类品种和新兴行业
根据国金分类,澳银精华配置基金属混合-灵活配置型基金。其投资风格兼顾“自上而下”的大类资产配置和“自下而上”精选个股。首先,其股票资产配置较为灵活,例如今年2季度面临着较差的市场预期,以及股指出现大幅下跌时,澳银精华配置顺势将股票仓位降低了10%左右,以降低风险。可以分析得出,其基金的超额收益中部分来自大类资产配置的收益。见图表6。
同时,澳银精华配置基金也采用“自下而上”的α选股策略,积极寻找行业/个股的投资机会。在今年上半年,其行业组合主要包括电子、医药、纺织服装等新兴或收益稳定类行业,而避开具有政策压力的房地产、金融、煤炭等周期性行业,在行业配置上获得超额收益。见图表7。
对于未来组合的配置,该基金看好稳定类的消费品公司和新兴行业的投资机会,而对于投资品会根据政策的调整而采取相机抉择。
图表6:澳银精华配置的股票资产配置相对灵活
| |
图表7:澳银精华配置的行业配置(09Q1-10Q2)
| |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总结:
信达澳银基金管理的资金规模不大,截至2010年2季末,旗下五只基金的规模不足百亿。但是,基金的整体业绩表现平稳,特别是2009年以来,信达澳银基金的业绩表现较为出色。
在2009年,信达澳银基金的高管层稳定之后,公司加强了投研管理的组织建设,并引进投资人才,为旗下各基金此后的业绩提升,在决策和研究支持服务方面打下公司层面的基础。
在搭建投研管理的框架之后,信达澳银基金还重视基金经理的个人投资优势的发挥。各个基金根据契约约定风格和基金经理的个人投资优势,在实际基金运作中表现出了各自的风险收益特征,这也意味着将公司整体投资风险分散在每只基金中。
我国基金市场经过若干年的较充分发展,已经达到市场细分化的阶段,基金公司能否提供风险收益特征不同、风格各异的较广的基金产品线,是展示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信达澳银旗下基金在风格或策略上具有一定的共性,例如均侧重“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在整体市场的趋势把握上相对一致等;但是,从整体上,该公司仍然鼓励各个基金风格的形成。
“自下而上”选股和成长型风格的基金:
澳银领先增长基金:在大类资产配置上与同类型基金保持同步,没有进行更积极的管理;该基金更多侧重于行业配置和“自下而上”选股。
澳银中小盘基金:属典型的中小盘和成长型风格基金,以“自下而上”选股策略为主。基金经理的从业经验丰富,具备较高的投资管理能力,这使该基金的业绩保持优秀。
兼具“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基金:
澳银精华配置基金:兼顾“自上而下”的大类资产配置和“自下而上”精选个股。对于未来组合的配置,该基金看好稳定类的消费品公司和新兴行业的投资机会,而对于投资品会根据政策的调整而采取相机抉择。